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研究课题选登
课题名称 山东省农村留守幼儿依恋状况调查及教育干预研究
课题编号 2011-YB-289
课题负责人 刘 琳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在全社会都在关注农村留守幼儿的大背景下,基于农村留守幼儿生活现状的分析和已有相关研究,选择一个视角,即农村留守幼儿的依恋,进行进一步具体化研究。通过对农村留守幼儿依恋状况的详细调研,分析其特点和影响因素等,重点在于探讨不同依恋类型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方案和不安全依恋关系类型农村留守幼儿的心理干预措施。本课题有针性对地对农村留守幼儿的依恋状况进行调研,以家庭为基础、以幼儿园为辅助进行教育和心理干预、使其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以更好地促进农村留守幼儿的认知、情感及其社会适应性的良好、健康、积极的发展。以期为党和政府解决农村留守幼儿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并引发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幼儿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更多关注,引起我们对农村学前教育更细致的重视。
1.理论价值
(1)探讨农村留守幼儿依恋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影响因素,可以丰富和发展依恋理论和相关研究,为理解依恋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2)本研究通过对农村留守幼儿与其照顾者之间依恋关系的分析,有利于我国本土化的多重依恋理论的发展。
(3)本研究可为国内依恋理论的发展抛砖引玉,同时可以为依恋跨文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2.实际应用价值
(1)对党和政府决策制定而言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在于揭示农村留守幼儿依恋关系现状,并寻找相应的干预方法和改善措施,以期为党和政府解决农村留守幼儿的身心发展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2)对农村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而言
本课题是以农村留守幼儿依恋状况为视角进行具体化的研究。通过对农村留守幼儿依恋状况的调研,以家庭为基础、以幼儿园为辅助进行积极干预,使其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以促进农村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3)对本学院学生和本省学前教育而言
本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很大比例的学生来自于农村。这样,运用所掌握的有关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专业知识,他们可以在全省范围内协助调研;同时,也可以把这次调研作为他们的毕业论文选题,有利于学生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再者,在其以后的幼教事业中,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这一特殊弱势群体更多的爱的教育和积极的引导。
(4)对课题组成员今后的教研而言
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促进课题组成员今后的学前教育方面的教学和实践。在对农村留守幼儿依恋状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基本的规律和方法,提出有效建议和措施,进一步充实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教学,以期更好地为学前教育实践服务。
二、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的理论
1.农村留守幼儿
幼儿:按照我国现在通用的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标准,幼儿是指3~6、7岁的儿童。
留守幼儿: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地工作、打工或者出国等而被留在家乡,由其他成人照顾的3~6、7岁的儿童,包括城市留守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幼儿: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家乡,由其他成人照顾的3~6、7岁的儿童。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祖辈亲人,甚至其他亲朋一起生活。
2.依恋
由于特殊的家庭结构类型(祖辈监护型、单亲监护型、亲朋监护型),农村留守幼儿的依恋对象不仅仅是狭义的父母。
所以,本课题采用广义上的“依恋”,并把依恋定义为“个体在发展过程中与重要他人建立的一种深层的、坚固的、持续的情感联结”。其基本特征为,个体与依恋对象在一起时感到安全愉悦,而在面临分离时则会产生分离焦虑。
三、相关的课题研究综述
自“全国留守儿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中国留守儿童教育网”的建立以及全国妇联《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的发布以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心理发展问题成为教育学界、心理学界以及各级政府重点关注的学术课题和社会问题。单靠农民工自身的力量是无法真正控制和改变农村留守幼儿的身心健康问题的,这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共同努力,建立制度系统化解决的有效机制。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继续关注这个弱势群体在身心发展各个具体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如依恋质量问题),并积极解决这些问题。
农村留守幼儿作为我国特殊的社会流动导致的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主要是由国内学者在进行研究。本人在资料的收集和梳理中发现,各界对农村留守幼儿依恋状况的高度关注主要是近几年才开始的。与此相关的论文包括:岳永华、陈会昌(2010)的《关于早期亲子依恋与儿童期发展结果的研究综述》、《儿童的依恋类型与其问题行为的关系》,李慧英(2009)的《亲子依恋视角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徐济达、何源(2010)的《儿童依恋模式的代际传递性研究》,赵文德(2008)的《农村留守儿童的依恋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范丽恒、赵文德、牛晶晶(2009)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依恋特点》等。
通过对近些年来有关农村留守幼儿依恋的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研究视角较为广泛,例如,从农村留守幼儿的生存现状、幼儿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政府责任或生态系统发展观等视角进行研究。与此同时,研究方法趋于规范化、多样化;研究结论趋向客观化、理性化;提出的应对策略逐渐具有可操作性等。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在对农村留守幼儿依恋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最适合当地现状的心理干预措施和和教育方案,使农村留守幼儿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促进他们的认知、情感及其社会适应性的良好、健康、积极的发展;可以真正将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的方案和措施应用于农村学前教育的实践中去,以期能改善农村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整体生存状况。预计在课题实施后的不久的将来,农村留守幼儿的依恋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农村留守幼儿的整体心理素质水平可以有更好的提高。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农村留守幼儿的依恋类型、依恋特点,依恋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最重要的在于,在调研结果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不同依恋类型(包括不安全依恋类型和安全依恋类型)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方案,特别是探讨不安全依恋类型农村留守幼儿的心理干预措施。
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
1.调查和分析农村留守幼儿的依恋特点、依恋类型、依恋质量的影响因素等依恋状况
(1)运用随机抽样——整群抽样法,通过《农村留守幼儿基本情况调查表》,了解农村留守幼儿的依恋环境、依恋对象、家庭类型等基本状况。
(2)通过中文版的幼儿依恋行为分类卡(Q-set分类)及中国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分析农村留守幼儿的依恋类型。
(3)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S-CV)》、《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 II-CV)》测量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之前对农村留守幼儿依恋状况的调研,做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分析与农村留守幼儿依恋类型和依恋质量相关的因素,探讨其中的性别、年龄、区域差异、家庭结构差异等。
(4)分析农村留守幼儿多重依恋关系。
① 分别对祖辈监护型、单亲监护型和亲朋监护型农村留守幼儿的依恋状况进行差异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
② 分析农村留守幼儿对身边其他重要人物(即照顾者,包括祖辈、亲朋等)的依恋是否会替代对父母的依恋。
(5)验证农村留守幼儿与监护者之间依恋关系类型的代际遗传问题。
(6)分析农村留守幼儿中不安全依恋类型幼儿和安全依恋类型幼儿的比重及各自的特点。
2.探讨不同依恋状况(包括不安全依恋类型和安全依恋类型)的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方案 在对农村留守幼儿依恋状况详细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析影响其依恋建立的深层原因,借助以家庭为基础、以幼儿园为辅助的干预,加强照顾者和幼儿教师对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和心理引导, 促进他们安全依恋关系的建立,以更好地促进农村留守幼儿的认知、情感及其社会适应性的健康积极发展。
3.探讨不安全依恋关系类型农村留守幼儿的心理干预措施
通过测量问卷及心理测试,筛选出不安全的和没有组织没有定向的依恋关系类型的农村留守幼儿,进一步深入分析影响农村留守幼儿不安全依恋关系的内在因素,探析可行的有效措施,对不良依恋关系进行早期干预。
(三)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本人在做相关研究综述时发现,相对于关注农村小学或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的研究而言,涉及到农村留守幼儿依恋关系的具体调研、干预措施的研究还鲜有涉及。而依恋关系是否安全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状况的重要的预测指标,也会对其整个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1.拟突破的重点
(1)分析与农村留守幼儿依恋类型和依恋质量相关的因素,探讨其中的性别、家庭结构差异等。
(2)分析农村留守幼儿中不安全依恋类型幼儿和安全依恋类型幼儿的比重及各自的特点,探讨不同依恋状况的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方案。
(3)探讨不安全依恋关系类型农村留守幼儿的心理干预措施,进行早期干预。
2.拟突破的难点
(1)分析农村留守幼儿多重依恋关系。
(2)验证农村留守幼儿与监护者之间依恋关系类型的代际遗传问题。
真正将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的方案和措施应用于农村学前教育的实践中去,以期能改善农村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整体生存状况。预计在课题实施后的不久的将来,农村留守幼儿的依恋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农村留守幼儿的整体心理素质水平可以有更好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2011年10月—2011年12月 初步实施阶段
课题组成员对研究对象的抽样、研究方法的设计等进行详细论证;培训调查和施测注意事项等。
2012年1月—2012年5月 调查和施测阶段
运用《山东省农村留守幼儿基本情况调查表》做实地考察调研;运用《幼儿依恋问卷》、《成人依恋访谈》、《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等量表展开山东省农村留守幼儿依恋状况详细的调查研究、个案研究等,测试相关指标。
2012年6月—2013年9月 数据分析和教育方案、心理干预措施研究阶段
对收回的量表进行整理和数据分析;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山东省农村留守幼儿依恋的特点、影响其依恋质量的因素、依恋模式的代际传递性、家庭结构类型与其依恋类型的关系、多重依恋关系等;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切实可行的不安全依恋类型留守幼儿的心理干预措施,以及不同依恋状况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方案、教育模式等。
六、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形式
预期的研究成果 形式
山东省农村留守幼儿依恋状况调查报告 研究报告
山东省农村留守幼儿依恋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论文
山东省留守幼儿的依恋类型与其家庭结构类型的关系研究 研究论文
山东省农村留守幼儿多重依恋模式分析 研究论文
山东省不安全依恋类型农村留守幼儿的心理干预措施 研究论文
山东省不同依恋类型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方案 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
1. 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方面
与此相关的关注学生弱势群体的本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引进人才研究项目课题已经顺利完成结题报告并公开发表系列论文。在此基础上,本人将与课题组所有成员对作为弱势群体之一的农村留守幼儿的依恋关系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以及心理引导和教育干预的研究。
2. 资料准备情况
校图书馆和本系部图书馆有大量学前教育心理学类图书,并提供丰富的期刊资料。通过 “ERIC教育资源信息中心”、“Open J-Gate”、“美国密西根大学论文库”、“剑桥大学机构知识库”等国外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了国外学术界的幼儿依恋的研究方法、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和依恋理论等。校电子阅览室提供便捷的一些高校图书馆的共享资源,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阅和收集了大量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
相关新闻